html模版中國中醫情何以堪?日本漢方占全世界90%市場份額,碾壓中藥
導讀: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,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隻限於強者。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。




權威期刊《中草藥》透露:

日本占據瞭目前全世界90%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。

國人一直自豪地認為,中藥是我們的國粹。看到這個消息,不禁讓人感到尷尬、窘迫。

日本人曾說: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,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。

知恥而後勇。

隻有詳細瞭解中藥在日本的發展,特別是,日本中藥的長處,再加以借鑒,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我們中國人的傳傢寶。

日本街景(來源:naramachiinfo.jp)

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

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,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隻限於強者。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。

前現代時期,中華文化在東亞一直是鶴立雞群的。南北朝末期,中醫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。

電動床等到唐代,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。中醫藥,也被日本全盤吸收,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 漢方醫學 。

日本漢方醫學和中國中醫是同根同源、同根異枝。

日本遣唐使(來源:wikipedia)

雖然在近1000年的時間裡,漢方醫藥庇佑瞭日本人的健康,但近代以來卻受到極大挑戰,甚至一度被拋棄。

大航海時代到來後,葡萄牙人、西班牙人、荷蘭人等相繼來到日本。日本起初,還把他們稱為 蠻人 ,但有些探索精神的日本醫生發現,和粗糙的中醫人體圖譜相比,即使看不懂 蠻人 的文字,他們的人體解剖圖卻更為精準。中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。

一場戰爭更動搖瞭政府對中醫的態度。

1853年、1854年美國佩裡艦隊兩次 叩關 ,砸開瞭日本的國門。日本開明派也逐漸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性。

明治天皇即位後,力推改革,在1868 1869年 戊辰戰爭 中,打敗幕府軍隊。這時的戰爭,已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大刀長矛,用上瞭火槍火炮,死傷規模更大。隨軍的老中醫,束手無策,但從英國使館招聘來的西醫,不僅挽救瞭很多士兵的生命,甚至很多人還很快恢復,又投入戰鬥。

18世紀中後期日本人所著《紅毛雜話》中的顯微鏡(來源:ifeng.com)

明治維新,可以說,就是日本拋棄源於中國的文明,而全面擁抱西方文明的過程。

西醫 理所應當 地取代瞭中醫。

日本政府 封殺 中醫: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電動床容,廢止漢方藥館,禁止漢方自由買賣,隻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

等到清末,大量中國人也開始到日本學習西醫瞭。其中,最為人所知的,就是魯迅瞭。

中醫藥在日本復興

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,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。

到20世紀70年代後,情況發生瞭變化。

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,患慢性病、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,特別是老齡化帶來瞭大量的老年病。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,而中醫藥(漢方醫學)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。

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瞭中日文化交流,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介紹到日本。

日本政府也給予瞭大量支持。根據東漢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中的原方,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。1976年,厚生省正式把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,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,可以進入醫療保險,這樣患者采用漢方藥個人就隻需要承擔10% 30%的費用,大大鼓勵瞭漢方藥的應用。

隨即,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,特別是漢方藥取得瞭巨大的成效。

日本一處漢方藥店(來源:honsoukaku.co.jp)

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傢左右,漢方制劑多達2000多種。

89%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,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%的速度增長。

目前日本6萬傢藥店中,經營漢方制劑的達80%以上,在藥局、藥妝店的顯著位置,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。

一傢漢方藥店的宣傳畫(來源:meimondo.co.jp)

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,近80%的日本人認為,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,60%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。

日本帝國制藥生產的貼付劑出口40多個國傢和地區,年產膏體1.8萬噸,相當於12億貼,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.2圈,產量居世界第1。

帝國制藥產生的膏藥(來源:maiple-medical.com)

日本人為什麼走在瞭前面?

據說,日本醫學權威大肪敬節在彌留之際曾激勵弟子們: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,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。

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傢級期刊《中草藥》,2016年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:

目前日本漢方藥占據瞭全世界90%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。

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瞭逆襲?

中國引進的大塚敬節所著《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》《金匱要略研究》

1. 政府支持

除瞭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,減輕患者采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,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。明治政府曾頒佈法律廢止漢方醫學,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準綜合大學醫學部、醫科大學、藥科大學、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。

2001年3月,文部科學省發佈《教育核心課程設置》,漢方醫學教育被加入其中。到2004年,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瞭漢方醫學的教育。

政府還投資建立瞭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。比如,北裡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、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,1988年就被WHO指定為世界傳統醫學合作中心。

面向大眾的讀物(來源:図解 いちばんわかる! 東洋醫學のき台灣電動床工廠ほん帳)

2. 重視創新

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。

日本制藥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%,其研發費用占整個國傢投入的80%。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(三共、津村、鐘紡)的新藥研發費用均占每年銷售收入的10% 20%。

日本漢方藥大多采取顆粒劑、片劑、膠囊劑、口服液等劑型,擺脫瞭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。為最大限度保留藥效,藥物提取過程采取溫浸提取、減壓濃縮、噴霧幹燥、真空冷凍幹燥等技術和設備。

漢方真武湯(來源:matodlew.pl)

劑型創新,讓服用漢方藥更加方便,也更加適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。

制劑外觀和口感上,日本企業也進行積極創新,顆粒美觀、包裝精致、口感好,一些漢方藥顆粒劑能直接口服,都不需要水送服,一改中藥粗糙、苦澀的觀感。

企業最能貼近市場,也最有活力。比如,日本小林制藥,瞅準 霧霾商機 ,研制出 清肺湯DUSMOCK ,大力向中國遊客推銷。因為中國遊客爆買,小林制藥計劃2017年把 清肺湯 的產量增加30%,達到約110萬包。

清肺湯DUSMOCK(來源:日經新聞)

日本在中藥六神丸的基礎上,加入人參、沉香研制的救心丸,年出口就超過1億美元。

3. 嚴苛的質量控制

中醫給人一個很強的印象就是, 隨意 。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,邀請16位資深中醫教授,進行診斷,結果判斷舌質淡紅、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%。

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,就極力壓縮這種 人為 因素。

20世紀80年代末,日本頒佈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,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。

改源感冒藥生產線

日本還專門出臺瞭藥材種植規范,要求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化肥和農藥,盡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,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,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。

除瞭檢測性狀、幹燥減重等項目外,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是非常嚴格的,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鑒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,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。

標準化,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征。標準化後的漢方藥,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沖突,顯然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,被國際市場所接受。

比如,津村制藥的六君子湯,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。

漢方生薑湯(來源:naramachiinfo.jp)

4. 重視傳承

中藥原料、中醫典籍,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。

中藥強調 道地藥材 。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瞭70多個GAP(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)藥材種植基地。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,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隻有8個。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,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。

但近年來中國藥材品質不斷下降,價格卻在快速上漲。所以,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。比如,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,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,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,是2016年的3倍。

漢方藥原料展示(來源:honsoukaku.co.jp)

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。不同於西醫,中醫藥的智慧植根於中國傳統古籍之中。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,還有20多傢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,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,其中不僅註重古代書籍,還特別關註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,還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,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,為其所用。

漢方藥原料(來源:naramachiinfo.jp)

中醫在日本發展也並非盡善盡美。比如,日本對中醫存在 廢醫存藥 的情況,在日本,漢方藥與西藥相比,也還不是主流。

但這卻給我們最大的趕超機會。

畢竟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傢寶。

別人可以急功近利,占其一端,為己所用,而我們必須發揚光大。

參考資料:

1.楊瑾、加茂智嗣、能瀨愛加:《漢方藥在日本的發展現狀》,《中草藥》2016年第15期。

2.劉薇、武鋒、馬驥:《日本漢方教育現狀及對中國中醫教育的啟示》,《環球中醫藥》2016年第12期。

3.徐睿瑤、梁子鈺:《日本漢方藥的發展概況》,《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》2014年第7期。

4.傅延齡、馬艷紅:《國外中醫藥發展概況》,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2005年。

原標題:中國中醫情何以堪?日本漢方占全世界90%市場份額,碾壓中藥

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fv075t1r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